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12月30日,重庆大学2024年度概念验证项目发布会在重庆大学举办。会上,重庆大学概念验证中心揭牌,高性能电驱动系统项目等3个项目签约。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绍江表示,重庆大学致力于通过概念验证中心,对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科研项目进行早期培育与验证,提升项目的成熟度与可行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进程。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迈过“死亡之谷”
“概念验证中心是帮助高校老师把实验室里的成果进行技术和产业化验证,让原型样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进行产业化。”重庆大学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重庆大学概念验证中心负责人贾书源介绍,科技成果转化被誉为“死亡之谷”,因为其中需要进行产品的加工工艺、设计工艺、材料、供应链等一系列的定型探索和实验,然而这一过程通常是没有资金介入的,不少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止步于此。
为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经验、新模式、新路径,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价值和转化效率,重庆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应运而生,这一平台将通过与政府共同搭建资金平台,搭建起从“想法-技术-产品-商品”的全链条验证服务体系,对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科研项目进行早期培育与验证,提升项目的成熟度与可行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进程。
重庆大学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雪松介绍,今年重庆大学13个学院及4家附属医院智能设备、医工融合、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的40个项目团队入营培训,10个项目得到了支持,吸引社会资本超2000万元,累计估值近1亿元。
重庆大学概念验证中心揭牌。重庆大学供图
概念验证加速成果走向市场
发布会上,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臧志刚教授“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团队,与重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获得重庆市种子基金100万投资,促进其项目的转化落地。
“我们开发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高达26.03%,认证寿命为25年,解决了目前的行业痛点。”臧志刚介绍,目前以晶硅为主的太阳能电池,成本高,转化率低,他们从2014年开始对传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开发出一类高性能的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而且避免了产品铅泄漏的问题。
臧志刚团队从2023年开始准备成果转化,但高校科研团队对商业运营、投融资等方面的知识并不熟悉。有了概念验证中心的帮助,他们搭建起了成果转化团队和100兆瓦的生产线,并且帮助他们吸纳到了投融资,预计一年左右他们的产品就可以投入市场。
发布会上,共有三个项目现场与企业签约,引入社会资本1100万元。
下一步,重庆大学将依托概念验证中心,进一步加强与各区县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地方的落地转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也期待与投资机构和企业通力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挖掘科技成果的商业潜力,实现互利共赢。